《科学发展》书籍
作者:路甬祥、郑必坚
内容:该书是“中国科学与人文论坛”演讲录第三辑,收录了2005年全部演讲12篇,并附录了“论坛”三年回顾以及2003—2005年国内媒体关于“论坛”的相关报道节选。内容涉及政治、科技、经济、环境、社会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等与中国协调发展密切相关重大问题。该书既体现了高深的学术造诣,又具有坚实的人文底蕴,旨在促进自然科学与人文社会科学的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通。
自然科学的发展历程
古代:从人猿向揖之后就开始了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和对自然的改造,但那时科学、神话、巫术、妖术、原始宗教彼此不分,形成一个“混沌统一体”。
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逐渐从哲学中分离出来,文艺复兴和蒸汽机的使用带来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推动了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
18-19世纪:出现了一系列划时代的发现和革命性的理论,如康德的星云假说、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原子—分子论、元素周期律、细胞学、进化论、遗传学、地壳变迁理论等。
19世纪末-20世纪初:X射线、天然放射性、电子等发现,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出现,凝聚态物理学、有机高分子化学、生物化学、现代遗传学等迅速发展。
量子力学
研究内容:量子力学是研究微观粒子的运动规律的物理学分支学科,主要研究原子、分子、凝聚态物质,以及原子核和基本粒子的结构、性质。
发展简史:量子力学是在旧量子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普朗克的量子假说、爱因斯坦的光量子理论和玻尔的原子理论。
科技战略的发展
中国:1949年成立中国科学院,逐步建立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1956年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从两弹一星到载人航天,取得了显著成就。
现代科技发展
俄罗斯:在材料缺陷检测和修复领域取得多项成果,探索使用3D打印永磁材料。
美国:在芯片材料领域展开研究,推出5纳米“晶圆级引擎3”(WSE-3)芯片,提高人工智能芯片的运行速度。
科学历程的著作
《科学的历程》:吴国盛的代表作之一,系统地回顾了科学的发展历程,从古希腊的哲学起源到现代科学的成熟。全书以时间线为主轴,将不同历史阶段的科学成就与思想演变有机结合,既有深度的学术性,又兼具通俗易懂的叙述风格。
这些资料涵盖了科学发展的历史脉络、重要理论、科技进步及其对社会的影响等多个方面,有助于全面了解科学发展的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