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是一句流传甚广的俗语,它强调了规则和秩序的重要性。字面含义与来源 “规” 和 “矩” 在古代是两种工具。“规” 是用来画圆的工具,类似于现在的圆规;“矩” 是用来画直角或者方形的工具,像直角尺。这句话本意是说,如果没有规和矩这两种工具,就无法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其最早出自战国时期的《孟子・离娄上》,原文是 “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这里孟子是用规和矩的工具属性来比喻做事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法则。
这句话引申为做任何事都要有一定的规矩、规则,否则无法成功。它最初来自木匠术语,“规”指的是圆规,“矩”是木工用具,是指曲尺,是木匠打制方形门窗桌凳必备的角尺。所以,没有这两样东西,木匠就做不出方形和圆形的东西。
现在,这句话已经不再是木工专用,而变成了人们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的告诫用语了。在社会生活中,无论是做人做事,还是学习工作,都要按规矩办理,不能随心所欲。例如,在学校有学校的规矩,在家有家中的规矩,在单位有单位的规矩,我们都应该遵守和执行。
总结:
字面含义:
没有圆规和矩尺,就无法准确地画出圆形和方形。
引申含义:
做任何事都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和标准,否则无法成功。
出处:
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
现代应用:
泛指任何事情若无一定规则,便会出错,强调遵守规矩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