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在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所写的一首脍炙人口的中秋词。当时,苏轼与弟弟苏辙已经七年没有见面,这个本应团圆的日子,他却与亲人分隔两地,心中充满了思念和无奈。在一个月色如水的夜晚,他举杯向天,写下了这首千古绝唱。
词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一句,既表达了对明月的赞叹,又寄托了对远方弟弟的深深思念。接下来的“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则进一步以浪漫的想象,抒发了对天上世界的向往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下片“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则通过对比天上的宫殿和人间的生活,表达了自己对现实世界的留恋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最后,“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以豁达的心态,表达了对人生无常的接受和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
这首词以其深邃的意境、丰富的情感和优美的语言,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首经典之作,至今仍被广泛传颂和吟咏。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