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人的花园》是一篇富有想象力和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以下是对该文的批注:
主题思想
分享的快乐:故事的核心主题是分享和合作的重要性。巨人最初自私地封闭花园,禁止孩子们进入,导致花园荒凉。当他意识到这一点并拆除围墙,允许孩子们进入时,花园重新焕发生机,也让他体会到真正的快乐是与他人分享的快乐。
自私与无私:通过巨人的行为变化,故事揭示了自私与无私的巨大差异。巨人的自私导致花园的荒凉,而他的无私则让花园重新焕发生机。
写作手法
对比:故事中运用了多处对比,如巨人砌墙与拆墙后花园情景的对比、巨人砌墙与拆墙后态度的对比、感觉的对比等,这些对比使故事情节更加跌宕起伏,道理更加自然地显现出来。
拟人:作者通过拟人的手法赋予小鸟、桃树和花草以人的情感,表现它们对巨人的不满和对孩子们的同情。
词语理解
洋溢:形容情绪、气氛等充分流露,如“花园里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喧闹:形容喧哗热闹,如“孩子们在花园里喧闹玩耍”。
训斥:指训诫、斥责,如“巨人叱责孩子们”。
叱责:用严厉的言语指出别人的错误或罪行,如“巨人叱责道:‘你们在这儿做什么?’”。
段落划分及大意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巨人的花园很可爱,孩子们在花园里很快乐。
第二部分(第3-9自然段):写巨人回来了,将孩子们赶出了花园,同时也赶走了春天。
第三部分(第10-15自然段):写巨人后来幡然醒悟,拆除了围墙,和孩子们一起玩耍,花园又变得非常美丽。
句子解析
“你们在这儿做什么?”他叱责道。这句话通过语言描写,刻画出一位没有爱心的、粗暴的巨人。
小鸟不肯在他的花园里唱歌,因为那里没有孩子们的踪迹;桃树也忘了开花;偶尔有一朵美丽的花从草丛中伸出头来,可是一看见那块布告牌,就马上缩回到地里睡觉去了。用拟人的手法表现小鸟、桃树和花草对巨人的自私深表不满,对孩子们充满同情。
通过以上批注,可以看出《巨人的花园》不仅是一篇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还通过丰富的写作手法和生动的词语表达,使读者能够深刻体会到分享和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