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苏轼的生平经历?

59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汉族,眉州眉山(今四川眉山)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豪放派词人代表。

早年经历

苏轼于宋仁宗景祐三年(1037年)出生于眉州眉山,自幼聪颖,在母亲程氏的教导下,听闻《汉书·范滂传》后,立志做范滂那样的人。1054年,娶四川青神县进士王方之女王弗为妻。1056年,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1057年,苏轼与弟苏辙参加殿试,同科进士及第,深受欧阳修赞赏。时苏氏父子三人名震京师。1059年,苏轼服母丧期满后,与弟苏辙及父苏洵再赴汴京,途中所作诗文编成《南行集》。

仕途起伏

1061年,苏轼应制科考试,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1063年,苏轼罢凤翔任,赴长安,游骊山。1064年,苏轼还朝,判登闻鼓院,直史馆。1065年,苏轼妻王弗卒于京师。1066年,苏轼父苏洵卒,苏轼与弟苏辙护父丧返川。1068年,苏轼与弟苏辙携家赴汴京,十月,续娶王弗堂妹、王介幼女王闰之为妻。

反对新法与乌台诗案

1069年,苏轼任殿中丞直史馆判官告院。王安石任参知政事,推行新法。苏轼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反对推行新法,自请外任,出为杭州通判。1074年,苏轼任密州知州,成功治理黄河泛滥。1078年,苏轼任湖州知州,后因“乌台诗案”被捕入狱。1080年,苏轼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本州安置。

复兴与再贬

1089年,苏轼被复为朝奉郎知登州,任未旬日,除起居舍人,迁中书舍人,又迁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1093年,哲宗亲政,苏轼被远贬惠州。1098年,再贬儋州。1100年,苏轼遇赦北归,次年病逝于常州,年六十五,葬于汝州郏城县。

文学与艺术成就

苏轼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均取得很高成就。他的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名列“苏、黄、米、蔡”北宋四大书法家之一;其画则开创了湖州画派。著述甚丰,有《东坡七集》《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其他贡献

苏轼在杭州任内政绩显著,全面修浚西湖、疏通大运河,挖井美化城市,并在湖中立三塔以防菱家侵占湖面,这就是现在的“三潭映月”。他还抗旱震灾,带头捐黄金50两,筹集资金,创办了历史上第一所公立医院“安乐坊”。杭州至今仍然保留“苏堤”“东坡肉”“学士路”“学士桥”“惠民路”等名称,以歌颂留念苏东坡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苏轼的一生跌宕起伏,足迹遍布大江南北,从四川的眉山到北方的开封,再到南方的海南岛,其人生轨迹几乎涵盖了当时中国的各个重要地区。尽管仕途坎坷,但他始终保持着一颗热爱生活、追求真理的心,成为一位影响深远的文学大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