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恐龙的资料如下:
定义
恐龙是一类生活在地球中生代的爬行动物,包括鸟类和非鸟恐龙。它们是三角龙、现代鸟类和梁龙的最近共同祖先及其所有后代。
生活时期
恐龙最早出现在约2.3亿年前的三叠纪,兴盛于中侏罗世和白垩纪,灭绝于约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
分类
恐龙种类繁多,一般可分为食肉龙、骨龙、原蜥脚类、蜥脚类、鸟足类、剑龙、甲龙、角鼻龙等。
常见的恐龙种类包括肉食性的霸王龙、特暴龙,以及草食性的梁龙、腕龙等。
特征
恐龙通常具有矫健的四肢、长长的尾巴和庞大的身躯。它们主要栖息于湖岸平原或海岸平原上的森林地或开阔地带。
恐龙的体型差异巨大,从小型的如美颌龙(体长约1米)到大型的如合川马门溪龙(全身长22米,体重40.5吨)。
命名由来
1841年,英国科学家理查德·欧文在研究几块样子像蜥蜴的骨头化石时,认为它们是某种史前动物留下来的,并命名为恐龙,意思是“恐怖的蜥蜴”。
灭绝
恐龙在白垩纪晚期的大灭绝事件中灭绝,但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鸟类与某种恐龙有血缘关系。
发现
第一块恐龙骨化石是在1677年由英国牛津博物馆保管员罗伯特·普劳特发现并收藏起来的。此后的一百多年,又有不少探险者及学者陆续发现和研究了本属于恐龙的化石。
这些资料提供了关于恐龙的基本信息,包括它们的定义、生活时期、分类、特征、命名由来、灭绝以及发现历程。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