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备考教师资格证《教育知识与能力》时,以下是一些必背的考点:
教育的词源
我国最早提出“教育”一词是在《孟子·尽心上》中:“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学记》与《论语》中的教育思想
《学记》是世界上第一本教育学专著,其中包含的教育原则有:教学相长、及时而教、不陵节而施、长善救失、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不躐等、藏息相辅等。
《论语》中的教育思想包括:有教无类、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性思想)、因材施教、温故而知新(巩固性原则)等。
古希腊三大哲学家及其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产婆术”(西方最早的启发引导思想)
柏拉图:《理想国》(培养“哲学王”)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教育遵循自然)
教育学的发展
培根:《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第一次提出“教育学”作为独立学科)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泛智教育;学制系统)
教育的基本要素
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
教育的形态
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
教育法律常识
教育法律、教育法律关系、教育法律责任、教育法律救济
教育心理学知识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课程与教学基础知识
课程的定义、课程分类
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
遗传、环境、教育、个体的主观能动性
学校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原因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有专门负责教育工作的教师
课程计划的含义与内容
课程计划是课程设置的整体规划,对学校的教学、生产劳动、课外活动等作出全面安排
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创造适宜的环境、注重个性的塑造、创造性思维策略训练
学生认知发展阶段与教育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等
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功能固着、原型启发、情绪与动机、个体的智力水平
学习动机理论
强化理论、需要层次理论、成就动机理论、成败归因理论、自我效能感理论
德育原则与方法
导向性原则、疏导性原则、知行统一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则、因材施教性的原则、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原则、长善救失原则等
教学原则与方法
科学性与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直观性的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量力性原则等
促进学习迁移的方法
精选教材、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提高迁移意识性
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维持好奇心
这些考点涵盖了教育的基本理论、历史发展、法律常识、心理学知识、课程与教学基础、德育、学习动机等多个方面,是备考《教育知识与能力》时必须掌握的重要内容。建议考生结合教材和历年真题,对这些考点进行系统复习和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