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坡支护是确保边坡及其周围环境安全的重要措施,需要综合考虑多个方面。以下是一些应注意的问题:
边坡稳定性
保护路基边坡表面免受雨水冲刷,减缓温差与温度变化的影响,防止和延缓软岩土表面的风化、破碎、剥蚀演变过程,从而保护路基的整体稳定性。
环境保护
使工程对环境的扰乱程度减少到最小,并谋求人工构造物与自然环境相协调。
综合效应
综合防光、防眩、防烟,诱导司机视线,改善景观等目的进行边坡绿化防护,充分发挥防护工程的综合效益。
工程防护
抹面与捶面:适用于易于风化的软岩层边坡,要求岩层稳定、坡面形状、陡度及平顺性不受限制,且边坡干燥、无地下水。
灌浆与勾缝:适用于石质坚硬、不易风化、岩层内部节理发育但裂缝宽度较小的岩质路堑边坡。
监测与应急响应
观测地表开裂状态(位置、裂缝宽度)和附近建筑物及重要管线的变形测量和裂缝观测。
监测过程中应特别加强雨天及雨后监测,对各种可能危及支护安全的水源进行认真观察。
制定应急处置方案,包括加强位移及沉降观测、采取加固措施、疏散危险区周边及物资等。
安全管理
所有现场施工人员必须戴安全帽,注浆、喷射砼工人作业时必须戴防护眼镜,电源线的搭接应符合安全要求,电路操作必须有专人负责。
脚手架应搭接可靠、稳固,防止崩塌伤人。
在使用空气锤进行土钉施工时,施工人员应注意双手远离锤头,防止锤头振动伤人。
质量管理
坡面预处理效果直接影响工程效果,施工前务必清理坡面浮石并初喷一层混凝土。
坡脚部位的锚杆孔位偏差应小于50mm。
施工期间,车辆来往要有专人引导,并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脚手架上工作平台要满铺木板,同时要挂好安全网。
排水措施
在边坡上方设置排水设施,及时排除降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积水,以避免坡面积水和滑坡。
设置集(排)水渠,将坡面水收集后及时排走。
在坡面设置一定数量的泄水孔,防止水进入边坡岩体内。
支护结构形式选择
根据工程场地条件、地质情况、土质情况等因素,选择合适的支护结构形式,如重力式挡墙、悬臂式挡墙、扶壁式挡墙、桩板式挡墙、锚喷支护、土钉墙等。
施工监测与维护
在支护施工阶段,每天监测不少于1~2次,在完成基坑开挖、变形趋于稳定的情况下,可适当减少监测次数。
支护结构施工质量必须保证,避免坡体长时间暴露和遭受环境因素影响,防止坍塌、滑坡等事故的发生。
通过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问题,可以确保边坡支护工程的安全、有效和环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