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三级制,即电影分级制度,最早于 1988年在香港正式实施。具体而言,1988年11月10日,《1988年电影检查条例草案》正式生效,香港从这一天起实行了“I级”(适合所有年龄的人上映)、“II级”(适合所有年龄的人上映,但在影片有关的宣传资料上要注明“不适合儿童”)和“III级”(适合年满十八岁的人上映)的“三级制”。
这一制度的推行,不仅是对电影内容的规范,也反映了社会对成人内容的需求与包容度的提高。在此之前,香港的电影审查制度存在诸多问题,电影人和观众对于电影内容的审查标准存在不满。1987年3月,《亚洲华尔街日报》公开揭露香港电影检查是在没有法律基础下进行的秘密,这一事件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为了回应国际社会的质疑和对本土电影制作者及观众的交代,香港行政局与立法局迅速成立专责小组,审议新拟的《电影检查条例草案》,并将“三级制”包括进此草案之内。
1988年12月1日,香港第一部被评为III级片的《黑太阳731》公映,标志着香港电影分级制度的正式实施。这一制度的实施,使得香港电影在题材和内容上获得了更为自由的创作空间,促进了香港电影的繁荣和发展。尽管之后香港电检尺度有所宽松,导致大批渲染暴力和色情的影片泛滥,但这一制度仍然为香港电影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框架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