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汉末年,中国分为十三个州,人口分布如下:
司隶校尉部
人口:约310万
主要城市:雒阳(洛阳)、长安
豫州刺史部
人口:约718万
主要郡:汝南郡、颍川郡、陈国、沛国
冀州
人口:约695.6万
主要郡:魏郡、巨鹿郡、常山郡、中山国、河间国、清河国、赵国、勃海郡
兖州
人口:约869.4万
主要郡:陈留郡、东郡
徐州
人口:约695.6万
主要郡:东海郡、广陵郡、彭城郡
青州
人口:约724万
主要郡:齐国、任城国、北海国
荆州
人口:约718万
主要郡:南阳郡、江夏郡、长沙郡、桂阳郡、武陵郡
扬州
人口:约718万
主要郡:九江郡、庐江郡、丹阳郡
益州
人口:约724万
主要郡:永昌郡、牂柯郡、益州郡
凉州
人口:约47.7万
主要郡:武威郡、张掖郡、酒泉郡、敦煌郡
并州
人口:约602.1万
主要郡:太原郡、上党郡、雁门郡、云中郡
交州
人口:约110万
主要郡:南海郡、苍梧郡、交趾郡
幽州
人口:约145.2万
主要郡:幽州郡、并州郡、辽东郡
总计人口:约4915.2万
这些数据表明,东汉末年中国的人口主要集中在豫州、冀州、兖州、扬州和益州等州,其中豫州和冀州的人口最多,分别为718万和695.6万。人口最少的州是凉州,仅有47.7万人口。
建议:
了解东汉末年的地理和人口分布,有助于更好地理解三国时期的政治格局和军事战略。
各州的人口和地理优势对后来的三国鼎立局面产生了重要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