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关传播对受众心理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信息暗示的易感性
公关活动中的广告效应是基于对公众心理结构与心理状态的分析,设计出不同的图像、画面、文字等信息。当公众接受了这些信息时,就会产生一种暗示。
情绪感染的强烈性
公众群体成员通过语言、动作、表情及其他在群体的制约和感染下,会产生随俗、互动、暗示、偏见、情绪感染等现象,从而形成共同的价值取向、行为倾向和心理状态。
权威意见的影响
公关活动可以邀请权威人士或专家发表意见,利用他们的信誉来增加信息的可信度,从而影响公众的心理。
诱引法的应用
通过奖励、惩罚、兴趣、需要等外部因素,公关活动可以激发或抑制公众的某些心理需求,进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浸润法的策略
通过正确的舆论影响公众,引导他们放弃错误意见,认同正确的意见,实现同化。
逆反心理的应对
公关活动需要及时采取引导和调节措施,力求在萌生阶段扭转逆反心理,或有意设置刺激诱因,促成预期的逆反行为。
态度的分类与影响
公众态度可以分为肯定的态度和否定的态度,积极的态度和消极的态度。公关活动需要根据这些分类,制定相应的影响策略。
巩固、改变或发展公众态度和行为
公关活动的最终目的是对公众心理施加影响,从而巩固、改变或发展公众的某些态度和行为。
综上所述,公关传播通过多种策略和技巧对受众心理产生深远影响,旨在塑造和维护组织的公共形象,建立和维护公众对组织的信任和忠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