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月色》是现代文学家朱自清于1927年创作的一篇写景抒情散文。全文可划分为三段,以下是《荷塘月色》的全文及解析:
全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
解析:
第一部分
开头:作者以“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开篇,点明了内心的不安和寻求宁静的愿望。
环境描写:描述了夜晚的荷塘和周围的环境,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幽深的氛围。
情感表达:通过“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等描写,表达了作者想要逃离现实纷扰,寻求内心宁静的迫切心情。
第二部分
小煤屑路:详细描绘了荷塘边曲折幽僻的小路,以及夜晚的寂静和冷清,反映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寂寞。
荷塘四周:通过“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等描写,进一步渲染了荷塘周围的环境,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
情感抒发:作者感叹“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表达了一种超脱尘世的自由感和宁静感。
第三部分
荷塘景色:细致入微地描绘了荷塘上荷叶、荷花的美丽景象,以及微风拂过时带来的清香,展现了荷塘月色的迷人之处。
月光如流水:用“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作结,将荷塘月色的美景推向高潮,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景色的深深喜爱。
整篇文章通过对荷塘月色的细腻描绘,含蓄委婉地抒发了作者不满现实、渴望自由、想超脱现实而又不能的复杂思想感情,寄托了作者对荷塘月色的喜爱之情,也为后人留下了旧中国正直知识分子在苦难中徘徊前进的足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