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人出殡的礼仪包括一系列传统步骤和规矩,旨在表达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并确保葬礼顺利进行。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出殡礼仪:
报丧
逝者去世后,家属会正式通知亲友去世的时间、情况和葬礼安排。这个过程通常有严格的形式和顺序规定。
奔丧
亲友会携带礼品、礼金、挽联、花圈等前来参加丧礼,表达对逝者的哀悼和慰问。
守灵
逝者的遗体在家中灵堂供奉,亲友轮流守护,接受吊唁。孝子孝女穿不缝边的白色粗麻布衣服或褂子,腰系草绳或麻绳,脚穿草鞋,称为孝服。
摔瓦盆
出殡前,孝子将一个瓦盆摔碎,称为“摔盆儿”,寓意破灭世界的命运,送死者上路。
抬棺出殡
逝者的棺材由孝子或亲属抬出,通常由长子摔瓦盆。出殡队伍中,孝子执“引魂幡”带队,有乐队吹打,沿途散发纸钱到墓地。
下葬仪式
抵达墓地后,进行下葬仪式,包括放棺、封土等。家人会在后续的时间中进行祭祀。
祭祀
在出殡和下葬过程中,家人会进行祭祀活动,烧纸钱、点蜡烛、敬酒等,以表达对逝者的怀念和敬意。
做七
逝者去世后每七天举行一次祭奠仪式,称为“做七”,并烧纸钱。现代讲究生态环保,多以鲜花、风车或其他缅怀方式替代。
出殡队伍的排列
出殡时,人们按照特定的规矩和传统仪式排列走在棺材前后的顺序,尊重长幼有序、尊卑有别的价值观。
其他注意事项
逝者配偶一般不能参与出殡。
骨灰盒应提前放在领头车辆中。
殡车的车头扎好白色纸花,车辆一字排开,打开应急灯。
出殡前,应在灵堂搭设处、家门口、楼道口以及摆放过花圈的地点周围张贴好红色纸块。
逝者亲属还需回放小鞭炮以示尊重。
这些礼仪和规矩体现了对逝者的尊重和怀念,同时也传承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丧葬文化。各地风俗可能有所不同,但基本流程和原则是相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