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对联,可从以下角度进行赏析:
一、历史功绩类
赵藩楹联 - 内容:
能攻心则反侧自消,从古知兵非好战;不审势即宽严皆误,后来治蜀要深思。 - 赏析:此联精准概括诸葛亮军事智慧,如“攻心战术”的精髓,同时指出其治理蜀国需结合时势调整策略,兼具战略高度与辩证思维。
陕西岐山县庙联 - 内容:
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 赏析:从品德与功绩双维度赞誉诸葛亮,将其与《六经》并列,强调其忠义精神与辅佐后主的无私奉献,被公认为评价诸葛亮的经典之句。
二、人格风范类
南阳顾嘉蘅对联 - 内容:
心在朝廷,原无分先主后主;名高天下,何必辨襄阳南阳?
- 赏析:打破地域争议,升华诸葛亮为“天下共仰”的精神象征,体现其超越时空的道德影响力。
隆中草堂原联 - 内容:
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 赏析:作为诸葛亮本人撰写的座右铭,道出其修身养性的哲学思想,被《三国演义》广泛传播,成为后世文人修身理念的典范。
三、文学艺术类
对联结构 - 多数对联采用数字与方位结合的方式,如“六出七擒”对应军事行动,“三顾茅庐”呼应君臣情谊,形成工整的对称美。
- 例如:
- 上联: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 下联: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 数字与方位:通过“十”“五”等数字强化历史厚重感,“东、西、南、北”体现战略布局。
四、争议与反思
部分对联虽被冠以诸葛亮之名,实为后人仿作。例如:
五丈原对联:义肝忠胆,六经以来二表;托孤寄后,三代而后一人。 该联被《三国演义》采用,但实际作者不明,可能融合了多来源信息。
总结:诸葛亮对联以简洁语言浓缩其一生,既有对功绩的客观描述,更蕴含哲学思考与人格魅力的融合。不同对联从历史、哲学、文学等维度展现了其多维度的历史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