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飞扬跋扈”的意思是 专横放肆、恃强暴戾。这个成语出自《北史·齐高祖本纪》,原文是“景专制河南十四年矣,常有飞扬跋扈志。”。后来,这个成语在唐·杜甫的《赠李白》一诗中被使用,形容李白不受拘束的情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成语的含义发生了变化,现在多用于形容骄横放纵、目中无人的人。
“飞扬跋扈”中的“跋扈”一词,其本义是指强盗作案,不敢走正路,翻过低低的山去山那边打家劫舍。另一种说法是,“扈”指竹篱笆,在海边居住的百姓预先扎好竹篱笆,等涨潮的时候张开竹篱笆,水把鱼都带进来了,潮水退了之后,鱼自然就被阻在了竹篱笆里面。小鱼挣扎一番,徒劳无功,只好束手就擒;可是那些大鱼就不一样了,总是能够奋力从竹篱笆上面跳过去,此之谓“大鱼跳跋扈篱而出”,因此得名“跋扈”。
在现代汉语中,“飞扬跋扈”这个成语通常用作谓语、定语或宾语,带有贬义色彩,形容那些骄横放肆、目中无人的人。例如,可以说“他仗着有权有势,在单位里飞扬跋扈,无人敢惹”。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