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单位的由来通常与人类对自然现象的观察、测量和实践活动紧密相关。以下是一些主要数学单位及其由来的简要说明:
米(Meter):
米是国际单位制(SI)中的基本长度单位,起源于法国。1790年,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建议以通过巴黎的地球子午线全长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米,并于1791年获法国国会批准。
千米(Kilometer):
千米也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长度单位,同样起源于法国。1790年,法国科学家组成的特别委员会将赤道周长的1/40000定为1千米,即1千米等于10000米。
数字系统:
数字系统,包括阿拉伯数字,最初由古印度人发明,后经由阿拉伯人传至欧洲,欧洲人误以为是阿拉伯人发明的,因此称之为阿拉伯数字。
英尺(Foot):
英尺是长度单位,起源于古罗马时期。公元前6世纪,古罗马人将一个人向两侧伸展手臂,两个中指尖的距离定为1英尺。此外,罗马恺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步定为1英里。
码(Yard):
码也是长度单位,起源于古罗马时期。9世纪,撒克逊王朝亨一世规定,他的手臂向前平伸,从鼻尖到指尖的距离定为1码。
英里(Mile):
英里是长度单位,起源于古罗马时期。罗马恺撒大帝时代规定,把罗马士兵行军时的1000步定为1英里。
万、亿等数量单位:
这些单位起源于中国,公元190年前后(约东汉时期)在《数术记遗》一书中记载了这些表示数量的数词,包括万、亿等。
这些数学单位的由来反映了人类在不同文化和历史时期的测量和量化需求,以及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对单位标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