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人看待天才的古文如下:
《伤仲永》王安石
“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
《寄赠杨夔处士》郑谷
“国步未安风雅薄,可能高尚掞天才。”
《大蜀皇帝潜龙日述圣德诗五首》贯休
“紫髯青眼代天才,韩白孙吴稍可陪。”
《中书寓直咏雨简褚起居上官学士》杨师道
“玉阶良史笔,金马掞天才。”
《和令狐相公初归京国赋诗言怀》刘禹锡
“凌云羽翮掞天才,扬历中枢与外台。”
《题雱祠堂》王安石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天才。”
王国维
“天才者,或数十年而一出,或数百年而一出,而又须济之以学问,助之以德性,始能产真正之大文学。”
苏轼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南史·谢灵运传》
“天下才共一石,曹子建独得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
《论诗五首·其二》赵翼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登幽州台歌》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文章》陆游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吕氏春秋》
“得十良马,不如得一伯乐。”
《宋史》
“人才不振,无以成天下之务。”
《阮子》
“良鸟相木而集,智士择主而翔。”
《新唐书》
“报国之忠,莫如荐士;负国之罪,莫如蔽贤。”
“人不可以一噎而止飨,国不可以谬一贤而止士。”
《谭嗣同》
“欲讲国家以刷国耻,则莫要于储才。”
《司马光》
“天下之人,才德各殊,不可以有一节取也。”
“人才之能,自非圣贤,有所长必有所短,有所明必有所藏。”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
“天下不才之人,为害胜于脏吏。”
“天生一世之才,自足一世之用。”
这些古文表达了古代人对天才的不同看法和评价,强调了天赋与后天努力的关系,以及人才在国家和社会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