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古拉·哥白尼(Nicolaus Copernicus,1473年2月19日—1543年5月24日)是文艺复兴时期波兰著名的天文学家、数学家、教会法博士和神父。他提出了日心说,改变了人类对自然和自身的看法,是近代天文学的奠基人。
早年生活与教育
哥白尼出生于波兰托伦市的一个富裕家庭,父亲是一位商人。10岁时,父亲去世,由舅父抚养。
18岁时,哥白尼进入克拉科夫大学学习医学,期间对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克拉科夫大学,他遇到了对他影响深远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布鲁楚斯基(Brudzewski)教授。
意大利留学与学术生涯
21岁时,哥白尼从克拉科夫大学退学,前往意大利学习教会法。在意大利,他先后进入博洛尼亚大学和帕多瓦大学深造,学习了法律、医学和神学。
在意大利期间,哥白尼结交了一批天文学家,并受到他们的影响,开始对宇宙产生更加浓厚的兴趣。他学习了系统且全面的天文观测技术和希腊的天文学理论。
日心说的提出
哥白尼在40岁时提出了日心说,即太阳位于宇宙中心,地球和其他行星围绕太阳运动的理论。他认为这一理论与《圣经》并无矛盾,并经过长年的观察和计算完成了他的伟大著作《天体运行论》。
晚年与著作出版
哥白尼成年的大部分时间是在费劳恩译格大教堂任职当一名教士。他并不是一位职业天文学家,但他的成名巨著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
1533年,60岁的哥白尼在罗马做了一系列的讲演,临近古稀之年才终于决定出版《天体运行论》。但直到临终前,他才收到出版商寄来的一部他写的书。
影响与遗产
哥白尼的日心说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宇宙观,揭穿了宗教神学伪造的谎言,在科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理论为后来的天文学家提供了新的视角,推动了对天体运动的深入理解。
哥白尼的遗骨于2010年5月22日在波兰弗龙堡大教堂重新下葬。
哥白尼的一生充满了对科学的热爱与追求,他的日心说不仅改变了人类对宇宙的认识,还为后来的科学革命铺平了道路。他的理论被伽利略、开普勒和牛顿等科学家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天文学和物理学的巨大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