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小事》是鲁迅先生于1919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最初发表于1919年12月1日北京《晨报·周年纪念增刊》,后收录于其小说集《呐喊》中。该小说通过讲述“我”在乘车时目睹车夫撞到一位衣衫破烂的老妇人,并在无人看见的情况下仍选择帮助她的故事,展现了车夫的高尚品质,同时也反映了鲁迅先生对下层民众的敬意和赞美,以及他自我反省和向劳动人民学习的心路历程。
故事背景设定在民国六年的冬天,北风凛冽,鲁迅先生因生计所迫,一大早便雇了一辆人力车前往S门。车夫在行驶过程中,车把不慎撞到了路边的老妇人。鲁迅先生初时并未在意,认为老妇人并未受伤,便催促车夫继续前行。然而,车夫却停下脚步,扶起老妇人,关切地询问她的伤势,并坚持将她送到警署进行检查。这一行为让鲁迅先生深受触动,他意识到车夫身上所体现出的正直和责任感,远超过那些身居高位的所谓“大人物”。
鲁迅先生在文中通过对比自己与车夫的行为,产生了深刻的自我反省。他感到自己以往对普通劳动者的偏见和轻视是错误的,这些劳动者实际上比那些有地位有名声的人更为崇高和伟大。车夫的行为不仅让鲁迅先生感到惭愧,也激发了他内心的勇气和希望,促使他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
小说以简洁的语言和朴素的情感,描绘了一个普通人在关键时刻展现出的不平凡品质,从而揭示了人性的光辉和社会的希望。鲁迅先生通过这件小事,传达了他对劳动人民的敬意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