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夜月二首》是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其中颔联“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含义丰富,表达了诗人深深的孤独和思乡之情。
孤独与无助:
诗人将自己比喻成飘零的蓬草,表达了自己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和无助。蓬草随风飘转,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四处流浪、居无定所的生活状态。
思念亲人:
“攀桂仰天高”则写出了诗人对亲人的思念之情,希望能够像月宫中的嫦娥一样,飞到天空与亲人团聚。这里的“桂”指的是月宫中的桂树,诗人通过这一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渴望团聚的愿望。
物是人非的感伤:
颔联通过对比“今年”和“昔年”的中秋节景象,抒发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感慨。诗人提到“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暗示了过去的欢乐时光与现在的凄凉境遇形成鲜明对比,进一步加深了他的孤独和凄苦感。
希望与祈愿:
诗句中“攀桂”也反映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向往和祈愿,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享有像月宫中的嫦娥那样的幸福生活。
综上所述,颔联“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对比,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在异乡漂泊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以及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祈愿。
声明:
本站内容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