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廉的故事和感悟如下:
杨震拒金:
东汉时期的杨震在赴任途中,昌邑县令王密怀金十斤相赠,杨震坚决不受,并指出“天知,神知你知,我知,何谓无知?”王密听后大感惭愧,怏怏而去。这个故事提醒我们,无论职位高低,都应该坚持原则,不受贿赂的诱惑,待人要真诚,不做阳奉阴违、自欺欺人之事。
林则徐禁烟:
清末政治家林则徐在赴广东禁烟途中,严令禁止地方官员大办酒席、馈赠礼物、惊动百姓和送钱给随从人员。他自己也严格遵守这些规定,不住豪华房子。这个故事展示了林则徐的清廉精神和自律品质,警示我们要时刻警醒自己,严于律己,做到廉洁自律。
诸葛亮俭以养德: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身为蜀国宰相,却生活节俭,家中仅存800铢钱和15顷田,他的遗嘱中写道“若臣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节俭不仅是个人品德的体现,更是对国家和人民的负责态度。
季文子戒奢华:
春秋时期的季文子身为宰相,生活简朴,家中不穿绸缎,马不喂粟米,而将节省下来的资源用于国家。他的行为影响了鲁国上下,形成了崇俭戒奢的风气。这个故事强调了廉洁奉公的重要性,并指出个人的高风亮节可以为国家赢得荣誉。
于谦拒礼:
明代名臣于谦在60岁寿辰时,拒绝接受任何寿礼,并在太监送来的礼物上题诗表达自己廉洁奉公的决心。这个故事展示了于谦的清正廉洁,警示我们要坚守廉洁自律的底线,敢于同违反廉洁的行为作斗争。
公仪休拒收礼物:
一位宰相在收到一条小鱼作为礼物时,毫不犹豫地拒绝了,因为他知道这背后可能蕴藏着更大的阴谋。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要时刻保持警惕,不被表面利益所诱惑,坚守廉洁的原则。
这些清廉故事不仅展示了古代官员的廉洁奉公和高尚品德,也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智慧和启示。它们提醒我们,无论身处何种职位,都应该坚守原则,廉洁自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身作则,发挥榜样的力量。通过学习这些故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清廉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践行这些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