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家对于“色”的看法,主要强调的是 “纯素”或“朴素”。这种色彩观深深根植于道家哲学,并体现在艺术作品和日常生活中。
道家的色彩观
道家崇尚黑色,以黑色反对彩色,认为黑色是道的象征之色。这种追求单一、虚空、质朴的色彩观贯穿于我国艺术发展史,对中国传统绘画的设色理念和艺术传达产生了深远影响。
老子认为“五色令人目盲”,这是典型的老子的色彩观。从以老庄为主的道家美学对色彩的特殊情怀,可以得出道家的色彩主张是一种消极意义的色彩感觉。
道家对性的态度
道家认为美色会对人的心性造成干扰和影响。例如,《道德经》中提到“五色令人目盲”,这表明老子对美色持谨慎和抵抗的态度。
道家强调知足寡欲,主张以无欲的态度来满足正常的欲求,从而避免被外在的诱惑所迷惑。
色与身心的关系
道家认为,过度的色欲会导致身体和精神上的损耗,如“淫佚之精,是諸髓之所化而出也。好色之人多患頭痛,腦空是也”。
通过审视形体、身姿、言语与面色,道家能够洞察一个人的内在状态和命运。
综上所述,道家对于“色”的看法是较为复杂和辩证的。一方面,道家强调“纯素”或“朴素”的色彩观,认为黑色是道的象征,追求单一、虚空、质朴;另一方面,道家也认识到美色会对人的心性造成干扰,主张知足寡欲,以无欲的态度来满足正常的欲求。这种观点既体现了道家对自然本真的追求,也反映了其对人性弱点的深刻洞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