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界限温度是农业生产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它指的是对农业生产有特定意义的几个日平均温度。这些界限温度包括0℃、5℃、10℃、15℃和20℃等,它们对确定地区的作物布局、耕作制度、品种搭配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农业界限温度的出现日期和持续日数对农业生产活动有重要影响。例如:
0℃是土壤冻结和解冻的界限,越冬作物秋季停止生长,春季开始生长。春季0℃至秋季0℃之间的时段即为“农耕期”,低于0℃的时段为“休闲期”或“死冬”。
5℃是越冬作物生长活动期和喜凉早春作物的播种期的起始温度。
10℃是越冬作物生长活跃期和喜温作物生长活动期的起始温度,如水稻、棉花等喜温作物的播种日期。
15℃是喜温作物适宜生长期和茶叶的可采摘期的起始温度,如水稻适宜移栽期。
20℃是喜温作物旺盛生长期和耐寒的晚稻安全齐穗期的起始温度,如水稻分蘖迅速增长开始期。
此外,农业界限温度之间的持续日数也有重要的农业意义。例如,秋季日平均气温自15℃降至5℃的时期是冬小麦分蘖的关键时期,秋季由5℃降至0℃的时期是冬小麦分蘖及糖分积累时期;春季日平均气温由5℃升至10℃的时期是冬小麦幼穗分化的关键时期。
综上所述,农业界限温度在农业生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们不仅影响作物的生长和发育,还直接关系到农业生产的布局和管理。通过了解和利用这些界限温度,农民可以更好地安排作物种植、耕作制度和品种选择,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