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铭正文案网-每一句好文案都值得收藏

唐代文秀《端午》赏析?

59

文秀的《端午》是一首怀古诗,通过对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的追怀,表达了诗人对屈原的深深怀念和对昏君奸臣的抨击。

诗文

```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赏析

开篇设问:

诗以“节分端午自谁言”开篇,提出了一个关于端午节起源的问题,引发读者对端午节历史的思考。这一设问与杜牧《清明》中的“清明时节雨纷纷”相似,都是通过直白的开头,迅速将读者带入节日的氛围中。

怀念屈原:

诗中“万古传闻为屈原”一句,既表达了人们对屈原的怀念,也强调了屈原在端午节文化中的重要地位。屈原的丰功伟绩和以身殉国的精神,使得端午节充满了历史的沧桑与悲愤的力量。

楚江的隐喻:

“堪笑楚江空渺渺”一句,通过楚江的辽阔,隐喻了屈原的冤屈和无奈。楚江虽然浩瀚,却无法洗清屈原作为忠臣的冤屈,这种对比使得诗人的情感更加沉郁。

情感表达:

整首诗情感沉郁,语言简洁明快,言近意远。诗人通过对端午节的追怀,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

社会批判:

诗中的“堪笑”一句,实际上是一个设问句,暗含了对昏君奸臣的憎恨和鞭挞。诗人通过对比楚江的辽阔和屈原的冤屈,表达了对社会不公的愤慨。

总结

文秀的《端午》以其简洁明快的语言和深沉的情感,通过对端午节的追怀,表达了对屈原的怀念和对昏君奸臣的抨击。这首诗不仅是对历史的反思,也是对现实的批判,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