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教学设计范文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材一年级下册教科书第64页例1及相关练习。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不进位)的内容,是在学习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学习的。计算教学因纯数字的教学会显得抽象且枯燥,教材中以学生熟悉的情境引入,了解信息,提出问题,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解决问题,并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实物操作,直观呈现算法过程,再通过语言表征,简化思维,理解算理。丰富学生对本课知识建构,同时为以后学习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打下基础。
教学问题诊断:
1.在教学中,学生通过摆小棒的操作,25 20在汇报时往往说“先算整捆,2捆加2捆,就是4捆是40根,再加上5根共45根。也就是先算十位(高位),再算个位。
2.本课研究的计算方法有部分同学是掌握的,只是朦胧感觉到应该是这样计算,但说不出算理,表述或思维过程中不够系统,不够规范,教师可在讲解中稍微提示以使学生便于理解,而这个环节的直观呈现也是本课重点,是让学生从直观学具操作到抽象数字理解过程。
如果在授课中缺乏直观操作、演示、对比、辨析的过程,只是简单讲解,反复练习,学生也会逐渐掌握计算方法,但是借助学具,直观感悟,利用数的意义和组成,才能通过数形结合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学生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也更符合新课标的精神。
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生活中的情境发现问题,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能利用所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方法,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并且理解其中的算法和算理。
2.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动手操作、学具辅助、算式比较等方法,逐渐丰富学生由抽象到具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理解算理,得出算法。
3.培养学生探究意识,独立思考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之间合作交流的意识。
教学准备:教具:课件、小棒、计数器;学具:小棒、计数器。
教学重点:掌握两位数加一位数、整十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相同数位相加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旧知复习,引入新知
(一)复习数的组成
课件出示数字卡片:每张苹果卡片中都藏着一个数宝宝,你能说出它表示的意义?
1.先出示22、5
教师引导:说数意义时可以按照这样的句式,如:这是一个两位数,十位上的4表示( )个( ),个位上的()表示( )个( )。
2.再出示53
教师:如果在计数器上,你怎样拨出这个数?它们表示的意义相同吗?
3.最后再呈现9的出现,引出进位的情况.
(二)问题诊断
问题1:学生能正确地说出22 9等于多少,并且知道这一题中的加法算式中,哪一位上的数相加大于10。
问题2:学生在解决9 23的问题时,出现了进位的情况,而学生没有说出正确的进位方法,只是把个位的数直接加起来。
(一)新课引入,激发兴趣
(二)探究新知
1.通过摆小棒的方式复习两位数加一位数的不进位加法,使学生更直观地理解算理.
2.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展示自己的计算思路和方法,进一步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一)创设情境
(二)学习新知
1.通过小朋友们喜欢的动画视频引出两位数加法的内容,并引导学生讨论思考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二)练习提高
1.让学生分组互相出题目,进行计算,然后在小组内部检查答案是否正确,最后由小组总结计算方法和规则.
(三)回顾提升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对两位数加法的不进位情况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掌握了正确的计算步骤和算理。
(四)总结收获
1.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学习内容,并明确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和计算技巧.
(五)布置作业
1.学生课后完成配套练习题中的两位数加法不进位的问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