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轴对称图形》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轴对称图形”。
二、教学目标
- 能够理解并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定义,知道什么样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
- 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等探索活动,能够判断一个简单平面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 在参与操作中,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动手能力和良好的学习情感。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并能准确辨别较为复杂的轴对称图形。
难点: 理解和掌握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过程设计
第一部分:创设激趣
- 教师用课件展示蝴蝶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思考:“蝴蝶是轴对称图形吗?”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 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总结:今天我们将研究关于“蝴蝶”这样的轴对称图形。
第二部分:探索轴对称图形的特征
- 教师课件展示天安门、蜻蜓和枫叶等平面图形。
- 提问:“这些图形哪些是轴对称图形?它们各有什么共同特征?”
-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总结:
- 定义: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能够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就是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 特征:轴对称图形具有“左右对称”的特点,也就是说,它的一半和另一半在对折后能完全重合。
第三部分:判断轴对称图形
- 教师课件展示“轴对称图形博物馆”,引导学生观察并判断不同平面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 学生小组讨论后,教师总结:通过折叠和直观观察,可以判断一个简单平面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第四部分:制作轴对称图形
- 老师课件展示“折纸游戏”活动:
- 教师提示:“你能否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美丽的轴对称图形?”
- 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操作和讨论确定自己的创作方案。
- 学生展示作品时,教师总结:每个同学的创作都体现了一个简单的轴对称设计,只要确保图形的一半和另一半在折叠后完全重合。
五、检测反馈
- 检测反馈1:学生回答问题:“哪些平面图形是轴对称图形?”(教师鼓励学生举手回答)
- 检测反馈2:学生用彩笔或标记线画出一个简单的轴对称图形。
- 检测反馈3:学生通过折纸游戏,判断自己的作品是否正确。
六、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对称轴(折痕)
两边完全重合
- 动手操作的乐趣,让学生亲手制作出精美的轴对称图案。
引导学生制作轴对称图形、(展示学生的作品)
【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进一步掌握轴对称图形的基本特征、】
四、感受轴对称美
谈话:生活中有那么多轴对称图形和具有轴对称特征的物体,是因为轴对称图形本身就是一种美、
电脑播放图片,让学生感受轴对称的美、
谈话:轴对称图形在我们的身边也有许多,让我们一起去感受它的美吧!
五、小结
此时此刻,你最想说什么呢?
生1:轴对称图形真美啊!
生2:轴对称图形真多啊!
p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两侧图形完全重合
对称轴
推荐阅读
简单的美好的早安心语朋友圈29条(简单的美好的早安心语朋友圈29条图片)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