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板书设计:《过零丁洋》文天祥
一、导入(1分钟)
- 点出文天祥的历史地位和重要性。
- 鼓励学生从文天祥的悲剧中获得启示。
二、走近作者(5分钟)
- 人物背景:
- 文天祥(1236-1283),字履善,号文山,吉州庐陵人。
-
宋理宗宝 sharp的后继者之一。
-
经历回顾:
- 首联:“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为国效力。
- 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民族情感和生死观。
-
颈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壮志豪情。
-
受俘经历:
- 南洋军队包围,用《过零丁洋》表达决心。
三、找感觉(5分钟)
- 观察诗歌的情感基调,结合个人感受,体会文天祥精神的升华。
四、品读诗文(10分钟)
- 首联:
- 表达个人入仕时的艰难与努力。
-
指出“干戈寥落”与“四分五裂”的对比,突出国力与民情的对立。
-
颔联:
-
“风飘絮,雨打萍”——用比喻手法描绘民族和个人的生死矛盾。
-
颈联:
-
对仗工整地描绘文天祥的情怀与气节,“双关”之妙。
-
尾联:
- 提出“磅礴气势、高亢的情调”,呼应开头,深化主题。
五、归纳总结(3分钟)
- 整体情感:“悲凉沉痛,转悲为壮”。
- 思想内涵:“报效祖国,用己生还别人。”
六、带着感情读诗文
- 根据理解,感受作者的英勇与牺牲。
七、名句欣赏(3分钟)
- 出自《画菊》: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出自郑思肖《画菊》,象征个人在困境中的坚持。
八、拓展延伸(5分钟)
- 读一些历史人物的爱国诗文。
- 尝试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祖国的祝福或敬意。
九、本课小结
- 带领学生总结文天祥的精神:以身作则,报效祖国,用己所向为 others 的努力。
十、作业
- 预选题:简述文天祥的“四万”政策及其意义。
- 必做题:背诵《过零丁洋》诗歌,默写关键句子。
以上板书设计清晰展示了文天祥诗歌的核心内容和思想内涵,同时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元素,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推荐阅读
查看更多相似文章
